青春同行:一名大学生伴游志愿者的成长日记
暂无
深圳伴玩网
原创
2025-04-17
前言
暑期前,学校发布了一项国际文化交流志愿者的招募通知。作为外语专业学生,我毫不犹豫报了名。任务是为来华访问的海外青年学者提供向导服务——这便是我与“伴游”二字最初的缘分。
7月15日:忐忑的初遇
今天在机场见到了我的服务对象——来自德国的环境科学博士生Lena。她背着半人高的登山包,金发随意扎成马尾,眼神里带着探险家的光芒。我用磕磕绊绊的德语打招呼时,她突然笑着切换成流利中文:“我们可以用你的母语交流,这正是我来学习的原因!”我的紧张瞬间消散大半。
7月20日:胡同里的文化碰撞
带Lena探访老城胡同,她对斑驳的门环、晾晒的干辣椒充满好奇。当看到居民用搪瓷缸泡茉莉花茶时,她认真记下“中国式慢生活”的观察笔记。而我也第一次知道,柏林年轻人流行在屋顶种菜,这和她研究城市生态的课题息息相关。
8月3日:山野间的意外收获
陪同考察某生态村时突遇暴雨,我们躲进村民家中。八十岁的王奶奶用火盆烤着红薯,讲述年轻时如何用草木灰改良土壤。Lena激动地录音:“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我突然意识到,文化交流从来不是单向输出。
8月25日:告别时的约定
在火车站,Lena送我一本《德语俗语图解手册》,书页间夹着我们在长城捡的枫叶标本。“你让我看见课本之外的中国”,她指着扉页上的汉字留言——那是我们共同翻译的歌德诗句:“步履不停,终遇星光。”
后记
志愿者证书上印着“文明桥梁搭建者”的字样。这个夏天,我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深刻理解了何谓“世界的语言”——那是对差异的包容之心,是对未知的探索热忱,是青春与青春真诚的碰撞。
上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