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头条新闻 - 伴游旅游 - 文章详情

“私人陪游”火了,但私自承揽业务属违法!

发布时间:2024-12-15 阅读次数:7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个性化和私密化成为游客需求新的增长点,许多游客开始考虑私家导游或伴游服务,不仅有人陪玩、陪聊、陪拍照,顺便还能交个朋友。
“私人陪游”虽灵活,却也存在无导游资质、无安保措施等隐患。游客该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图源光明日报微信号
“私人陪游”服务兴起
规范化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
小江今年研究生毕业,毕业旅行时选择了个性化的“私人陪游”服务。“这种陪游服务提供固定的路线,也支持私人定制,包括一名导游,有时还有一名司机。其实也相当于旅游团形式,但团里只有你一个人。”
小江介绍,“私人定制服务最好的地方在于,玩的过程中想停就停、想走就走,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导游也会随时停下来协助处理,整体的体验感还是不错的。”
在选择“私人陪游”服务时,小江也关注过个人发布的“私人陪游”信息,这些服务的价格比正规平台更低,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多花些钱,选择正规平台的服务。“旅行社会提供正规的合同,包括资质和必要的信息。我担心不正规的服务会在旅行途中额外收费。”
在北京工作的曹先生计划寒假带家人出游,家人对“私人陪游”很感兴趣,但在实际选择时,曹先生非常谨慎。
“地陪确实有鱼龙混杂的情况,带着全家出行,安全问题必须优先考虑。”除了考虑地陪是否专业,曹先生更在意万一发生意外情况,一家人的安全是否有保障。
曹先生坦言,能否实现规范运营是他决定要不要选择“私人陪游”的重要因素。“真正的问题可能不是地陪本身,而是各种突发事件,我认为地陪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时可能不够专业。作为消费者,如果能看到地陪行业的规范化,我们肯定会支持。”
私自承揽业务属违法
兼职陪游难以保障游客安全
记者搜索社交平台注意到,有不少“私人陪游”的帖子。记者联系到一位自称是学生兼职的人,对方提供了沟通注意事项,表示可以进行旅游规划,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私人定制。
双方确定好汇合时间和地点后,需要先支付120元定金,见面后再付尾款。如果因为用户个人原因取消行程,定金不退。当问及是否具备讲解能力时,对方表示不是导游,无法提供讲解,只负责陪伴服务。
在北京从事地接服务近20年的导游马璇告诉记者,根据北京市的旅游条例,北京对旅游市场有严格的规范,无论是地接还是私人订制的导游,都必须具备资质,且不能以个人的身份揽客,否则出了问题没有保障。
“从2008年之后,只要涉及带人旅游,导游需持有专门的导游证,无论接待多少客人,所有行程都要纳入旅游局的电子行程单中,上报自己的导游证信息,包括接团车辆和客人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导游必须通过旅行社委派才能接待游客,私自承揽业务是违法行为。如果导游未取得导游证或者导游证已过期,仍然接待游客从事导游活动,也是违法行为。
马璇表示,要分辨一名导游是否具有资质,导游证和挂靠旅行社是两个必备条件。“与导游建立联系后首先要查看导游证,其次要确认该导游所挂靠的旅行社。任何导游在接团时,背后都应该有旅行社,提供包括如何安排接团等一系列的行程,以保障游客的权益。”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社交平台上许多帖子声称提供兼职陪游服务,在马璇看来,兼职属于个人行为,游客几乎没有保障。
“兼职者大多是为了赚取临时收入,他们不足以像旅行社那样去全面承接客人的行程。至于安全保障,如果在行程中突然摔倒受伤,旅行社可以去报险,而个人承接则无法为客人提供这种保障。”
“私人陪游”暗藏诸多风险
平台管理应增加筛选机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钟栎娜表示,“私人陪游”可以提供更灵活的行程和更本地化的服务,甚至包括拍照、爬山等个性化服务,但这当中往往暗藏隐患。
“一些无资质的陪游、‘兼职’陪游尽管费用透明,但实际缺乏规范保障,大部分协议多为口头协定,缺乏法律约束力,不管是哪方不去实行,都难以进行制衡。”钟栎娜介绍,不少“私人陪游”缺乏资质的审核,可能导致信息泄露和人身风险,甚至涉及衍生服务的灰色地带,这些不合法的内容或者道德争议进一步放大了安全的隐患。
钟栎娜建议,对私人陪游“一刀切”并不现实,平台管理增加筛选机制是未来“私人陪游”可研究的发展方向。
“在有效管理下,可以使业态发挥积极作用。目前,一些知名旅游平台提供预定地陪服务,消费者可以选择这些正规平台,或者选择直接通过旅行社委派,这两个途经相对更加安全。”
“私人陪游”是否具备专业保障需认真考量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服务模式,“私人陪游”的兴起说明,当前的旅游市场中有着类似的现实需求。但是,这既然是一种明码标价的收费服务,那便是一种经营活动,当这种经营活动越来越普遍,其是否规范也该得到重视。
从媒体报道看,目前的“私人陪游”多少有点儿“打擦边球”的意味。毕竟,从事这一收费服务的不少人员,都是以兼职形式出现的。而我国旅游法明确规定,导游和领队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必须接受旅行社委派,不得私自承揽导游和领队业务。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也有明确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在此背景下,诸如针对“私人陪游”等的合规性审视就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针对兼职情况,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保障也需认真考量。
更需注意的是,从报道看,这种所谓的“私人陪游”很少签订正式的合同。一旦双方发生纠纷,如何依法维护各方的权益也是个难题,更别说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个人信息泄露等潜在风险。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个性化的“私人陪游”有多火,诸如合规、安全等一些基本问题都要经得起审视,更须切实保障。消费者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谨慎选择,并保留好相关证据,以备维权需要。
说到底,无论是可定制路线,还是可陪玩陪聊陪拍照,“私人陪游”这种个性化服务形式,都不只是“交个朋友”这么简单。这其中的诸多问题,不仅要引起重视,也要有针对性规范措施,方能在服务多元化的同时,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安全等问题不可回避
当下,随着服务行业的细分和社交媒体的发展,陪伴经济应运而生。人们通过社交平台发布陪伴服务需求,提供陪伴服务的工作者可以在闲暇时间凭借自身经验和技能取得酬劳。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针对青年群体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青年体验过陪伴服务,其中游戏陪玩、陪跑陪健身、陪聊等服务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欢迎。
这与“搭子”社交背后的逻辑有些相似,人们希望通过一种低压力的轻松方式,结伴完成某些活动或度过闲暇时光。在陪伴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倾向于专业化的服务交换。信任是促成陪伴经济得以运作的前提,或许这也是许多年轻人愿意与陌生人一同旅行的重要原因。而对于陪游从业者来说,这项工作既能获取收益,又可在相对自由的工作氛围中感受风土人情,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不过,不少人对陪伴服务表示质疑。此前有新闻报道过一些陪伴服务涉及“擦边”等问题,存在潜在法律风险。具体到陪游来说,服务大多只是口头协议,完全依赖双方的信任和自觉,“互鸽”现象时有存在。由于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认证体系,陪游服务的质量也可能难以保证。还有旅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都是陪游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挑战。
如何正确规避风险、促进私人陪游规范化,还有很多规则和细节需要商榷。除了反复叮嘱人们加强防范意识,平台如何更好地履行责任,如何界定服务行为继而对其进行规范,怎样明确服务标准等,都应该在现实的基础上探讨可行的方案。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革新共同为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陪伴经济作为其中充满发展潜力的新领域,不仅为年轻人开辟了新的创业就业空间,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机会。我们需要抱有更多的耐心和积极的态度,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明确维权机制,不断促进陪伴经济健康有序发展。